1樓:匿名使用者
貞觀十三年,魏徵恐太宗不能克終儉約,近歲頗好奢縱,上疏諫曰:
臣觀自古帝王受圖定鼎,皆欲傳之萬代,貽厥孫謀。故其垂拱巖廊,佈政天
下,其語道也必先淳樸而抑浮華,其論人也必貴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則絕奢
靡而崇儉約,談物產也則重谷帛而賤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
後,多反之而敗俗。其故何哉?豈不以居萬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
所為而人必從,公道溺於私情,禮節虧於嗜慾故也?語曰:「非知之難,行之惟
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所言信矣。
伏惟陛下,年甫弱冠,大拯橫流,削平區宇,肇開帝業。貞觀之初,時方克
壯,抑損嗜慾,躬行節儉,內外康寧,遂臻至治。**則湯、武不足方;語德則
堯、舜未為遠。臣自擢居左右,十有餘年,每侍帷幄,屢奉明旨。常許仁義之道,
守之而不失;儉約之志,終始而不渝。一言興邦,斯之謂也。德音在耳,敢忘之
乎?而頃年已來,稍乖曩志,敦樸之理,漸不克終。謹以所聞,列之如左:
陛下貞觀之初,無為無慾,清靜之化,遠被遐荒。考之於今,其風漸墜,聽
言則遠超於上聖,論事則未逾於中主。何以言之?漢文、晉武俱非上哲,漢文辭
千里之馬,晉武焚雉頭之裘。今則求駿馬於萬里,市珍奇於域外,取怪於道路,
見輕於戎狄,此其漸不克終,一也。
昔子貢問理人於孔子,孔子曰:「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子貢曰:「何其
畏哉?」子曰:「不以道遵之,則吾讎也,若何其無畏?」故《書》曰:「民惟
邦本,本固邦寧。」為人上者奈何不敬?陛下貞觀之始,視人如傷,恤其勤勞,
愛民猶子,每存簡約,無所營為。頃年已來,意在奢縱,忽忘卑儉,輕用人力,
乃雲:「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自古以來,未有由百姓逸樂而致傾敗
者也,何有逆畏其驕逸,而故欲勞役者哉?恐非興邦之至言,豈安人之長算?此
其漸不克終,二也。
陛下貞觀之初,損己以利物,至於今日,縱慾以勞人,卑儉之跡歲改,驕侈
之情日異。雖憂人之言不絕於口,而樂身之事實切於心。或時欲有所營,慮人致
諫,乃雲:「若不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復爭?此直意在杜諫者之
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此其漸不克終,三也。
文言文 <<貞觀政要>>中的至公之道的翻譯
2樓:閱讀與表達
【原文】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秦府舊左右未得官者,並怨前宮及齊府左右處分之先己。」太宗曰:
「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①。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②。
故知君人者,以天下為公,無私於物。昔諸葛孔明,小國之相,猶曰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輕重,況我今理大國乎?朕與公等衣食出於百姓,此則人力已奉於上,而上恩未被於下,今所以擇賢才者,蓋為求安百姓也。
用人但問堪否,豈以新故異情?凡一面尚且相親,況舊人而頓忘也!才若不堪,亦豈以舊人而先用?
今不論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豈是至公之道耶?」
【註釋】
①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堯知道兒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所以將帝位傳給了舜。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就將帝位傳給了禹。
②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管叔名鮮,蔡叔名度,都是文王的兒子。後因挾商紂之子武庚作亂,周公便殺了管叔,流放了蔡叔。
【譯文】
唐太宗剛即位時,中書令房玄齡上奏說:「秦王府的老部下沒有做上官的,他們都埋怨陛下,說前太子宮和齊王府的部下都比他們早先安排了官職。」太宗說:
「古時候所謂的大公無私,是指寬容公正而無私心。丹朱、商均是堯、舜的兒子,而堯、舜卻廢黜了他們,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卻把他們殺掉。由此可知,作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為公,不存偏私之心。
從前諸葛孔明,只是蜀國的丞相,他還說『我的心就像秤那樣公平,不能因人而輕重有別』。何況我如今治理一個泱泱大國呢?我們的衣食都出自百姓,這就是說,百姓的人力已奉獻給了朝廷,而我們的恩澤卻沒有遍及民間,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選擇賢才,就是要安撫百姓。
用人只問是否有能力勝任,怎能因親疏、新舊關係而區別對待呢?凡是見過一面的人尚且感到親近,何況是舊的下屬,怎會一下子就忘掉呢?如果才能不堪勝任,怎能因為是舊的下屬而先任用?
如今你們不談論他們能不能勝任,而只說他們有怨言,這難道是至公之道嗎?」
文言文《貞觀政要》翻譯,還有原文
3樓:匿名使用者
貞觀十五年,太宗問魏徵曰:「比來朝臣都不論事,何也?」徵對曰:
「陛下虛心採納,誠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諫,則以為謗己;信而不諫,則謂之尸祿。
』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懷忠直而不能言;疏遠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懷祿之人,慮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與緘默,俯仰過日。」太宗曰:
「誠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諫,輒懼死亡之禍,與夫赴鼎鑊、冒白刃,亦何異哉?故忠貞之臣,非不欲竭誠。
竭誠者,乃是極難。所以禹拜昌言,豈不為此也!朕今開懷抱,納諫諍。
卿等無勞怖懼,遂不極言。」
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問魏徵:「近來朝臣都不議論政事,這是為什麼?」魏徵回答說:
「陛下虛心納諫,本來應當有話說。然而古人說過:『不被信任的人勸諫,會被認為是毀謗自己;已被信任而不勸諫,就叫做尸祿。
』但是人的才能氣度,各有不同:膽小怕事的人,心存忠直而不能進諫;被疏遠的人,怕不信任而無法進諫;貪戀祿位的人,怕不利於自身而不敢進諫。所以大家沉默不言,應付著混日子。
」太宗說:「這些現象確實像你所說。我常想,人臣要勸諫,動輒害怕有死亡之禍,這和赴鼎鑊被烹殺、冒刀劍被斬殺又有什麼兩樣?
因此忠貞的臣子,並非不想竭盡忠誠,竭盡忠誠實在太難了。所以夏禹聽了好的意見要拜謝,豈不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如今敞開胸懷,接受諫諍,你們無須因為害怕而不敢把想說的話說出口。」
4樓:晶姐你很美
文言文翻譯:《貞觀政要》·論征伐第三十五、論安邊第三十六
5樓:
老大,你知道你說的這兩篇有多長麼……
我強烈建議你自己回去看一看,然後拿出不會的段落來問……
幫我翻譯文言文很急,快幫我翻譯文言文 急
終不能已 已 停止 紹夔與僧善 善 交好 然翼其有效 翼 希望 夔食訖 訖 完結 僧懼以告 僧詳細的告訴他 當為除之 應該替你出去這聲音 僧苦問其所以 僧耐心的詢問他其中的原因 唐朝時,洛陽有座寺廟.一個老和尚屋裡的銅磬,常常自己會發出低沉的聲音.半夜,寺中的鐘聲悠揚地響起來,銅磬也跟著幽幽地響,似...
誰能幫我翻譯成文言文,誰能幫我把這些翻譯成文言文
吾心雖傷,口述雖忘,心口不一而難終棄,只因猶如熱烙,其骨留印滲入其髓實難散去,如夢尋之而不寐,其錯難恕,只願沉愛怒內不疚,惜往不遜,今以憎己,此恨綿長,難以諒己,心若悲呼 誰能幫我把這些翻譯成文言文?200 燭之武退秦師 改編 原文 晉侯 秦伯圍鄭1,以1.其無禮於晉2,且貳 1 於楚也3。晉軍函陵...
誰幫我翻譯為文言文呀,誰幫我翻譯為文言文呀
其為苦之一年,吾乃過來人,故以吾為可於汝情沮之時來慰,可於汝為難之時來勸,可於汝奮鬥之路來伴,然吾之心終為汝以是陰謀也,此如風之繞吾魂靈而過也。是吾一廂情願然矣。怪吾其時食言也。吾去也。其為苦之一年,是來人,故覺可在汝情沮之時來慰,可於汝難也來勸,可於汝奮之路來伴,可即然之心終為汝以圖,此如絕其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