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豆腐腦嗎,古代的豆腐是怎麼形成的

2022-02-26 21:00:23 字數 5881 閱讀 8994

1樓:小學數學答疑楊老師

古代應該是有豆腐腦的,只是具體年代已不可考。

而豆腐的發明者應該是淮南王劉安,古代的玩煉丹的道士都是化學家,沒事兒就整個鍋做實驗,練點兒水銀珠子什麼的吃一吃,吃的**潰爛,但是也有好的發明,比如發明了火藥,造了煙花(無語),劉安發明了豆腐。

但是他還真沒有發明豆腐腦,豆腐腦應該是後來勞動人民無意中發明的,比如鹽滷點少了是不是就嫩了,咱也不會做,估且就這麼猜一猜。

雖然劉安發明了豆腐,但是我們其它勞動人民發明了豆腐乾,豆腐腦,腐竹,乾絲,豆皮兒···。那真是你給我一個機會,我還你一個奇蹟。

說豆腐是劉安發明的,有沒有證據,有!有詩為證:

次劉秀野蔬食十三詩韻 其十二 豆腐

宋代: 朱熹

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

朱熹應該不會瞎說吧,所以我認為豆腐是劉安發明的還是較為可信的。

至於豆腐腦何時發明的,實在是不可考,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在明清,並且是明清的南方,北方豆腐是滷水點,滷水點的都是老豆腐,做出來豆腐腦不好吃不夠細滑,而南方豆腐是石膏點的,更嫩含水量更大,更接近我們現在的豆腐腦。

2樓:不墨魚

全名豆腐花,又稱豆腐腦或豆凍,是由黃豆漿凝固後形成的中式食品。不過豆花比豆腐更加嫩軟,在嶺南通常加入糖水食用。中國北方稱豆花為豆腐腦,但北方豆腐腦多半為鹹辛味,使用鹽滷凝固,南方則多使用石膏。

3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從古代就有的,因為豆腐腦最原始的做法就是古人模式的做法,只是豆腐腦具體出現的年代已不可考究。

4樓:晗兮汐

當然有啊。全名豆腐花,又稱豆腐腦或豆凍,是由黃豆漿凝固後形成的中式食品。不過豆花比豆腐更加嫩軟,在嶺南通常加入糖水食用。

5樓:龍丘雪

豆腐是漢代劉安發明的,豆腐腦的發明年份不詳,晚於漢代,但應該也不會晚太多。

6樓:懷念那一抹嬌羞

肯定是有豆腐腦的,畢竟豆腐是漢朝淮南王劉安就發明出來,這麼久了,當然有豆腐腦的吃法

7樓:無名小櫻子

肯定是有的,畢竟,豆漿,豆腐,臭豆腐都有,豆腐腦自然不在話下,我也很喜歡吃豆腐腦。

8樓:n組

劉安用黃豆和鹽滷來煉丹,發明了豆腐,豆腐美味可口,別有風味。「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術,安生獲泉布」。豆腐腦只是通過豆腐加工出來的,應該是有的。

9樓:嫣然

好像是從古代就有的,電視劇裡面也有在賣豆腐花的小攤子,所以古代應該是有的,而且也只是黃豆做的,不是很難做的食品,平民百姓也能接受得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有啊。經常看電視劇裡面,賣豆腐的老闆娘,賣豆腐花的小販這些都是古代很常見的呀。

11樓:一見郭襄誤此生

有的,豆腐的發明者應該是淮南王劉安,他是一個化學家,弄出了豆腐,總算是知道為什麼古人死的早,啥敢吃。

古代的豆腐是怎麼形成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聽說他做豆腐出於偶然。劉安那時候處於內陸地區 鹽都是井裡挖出來的鹹水煮出來的。他在喝豆漿時直接加了鹹水(主要成分氯化鎂 氯化鈣等)造成了豆蛋白的凝結髮明瞭豆腐。

另一種說法是劉安在做豆糕時無意中發現的 這恐怕都無法考證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豆腐是怎樣做成的呢?把黃豆浸在水裡,泡脹變軟後,在石磨盤裡磨成豆漿,再濾去豆渣,煮開。這時候,黃豆裡的蛋白質團粒被水簇擁著不停地運動,彷彿在豆漿桶裡跳起了集體舞,聚不到一塊兒,形成了"膠體"溶液。

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滷。點滷用鹽滷或石膏,鹽滷主要含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再擠出水分,豆腐腦就變成了豆腐。

豆腐、豆腐腦就是凝聚的豆類蛋白質。我們喝豆漿,有時就在重複這個豆腐製作過程哩。有人愛喝甜漿。

往豆漿里加一匙白糖,豆漿沒有什麼變化。有人愛喝鹹漿。在豆漿裡倒些醬油或者加點鹽,不多會兒,碗裡就出現了白花花的豆腐腦。

醬油裡有鹽,鹽和鹽滷性質相近,也能破壞豆漿的膠體狀態,使蛋白質凝聚。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樣嗎? 豆漿點滷,出現豆腐腦。

豆腐腦濾去水,變成豆腐。將豆腐壓緊,再榨乾去些水,就成了豆腐乾。原來,豆漿、豆腐腦、豆腐、豆腐乾,都是豆類蛋白質,只不過含的水有多有少罷了。

牛奶和豆漿差不多,也是膠體溶液。在新鮮的牛奶裡,酪素,也就是蛋白質包裹著奶油,在水裡分散開來,不停地運動,所以,牛奶總是均勻的乳白色液體。讓牛奶發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攏來,凝結成塊,象豆腐腦似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需先把大豆用水浸脹,磨成豆漿,再放在鍋裡煮熟。但豆漿並不能自然地凝結成豆腐,還必須在豆漿中加入適量的鹽滷(主要成分是氯化鎂)或石膏(硫酸鈣),豆漿才能慢慢去凝成豆腐花(又叫豆腐腦,南方俗稱豆花)。最後用布放在木架中將豆腐花中的水濾去一部分,就製成了豆腐。

15樓:匿名使用者

一樣的都是用黃豆做的啊

在古代,人們用什麼工具做豆漿、豆花、豆腐,如何做?

16樓:星沉_地動

很簡單的 石磨磨大豆 用布袋兜著濾豆漿 煮過 加石膏冷卻 石膏一根

長條版 用火烘過 用刀切權

一些粉末 把這些粉末加進豆漿去 不是那種做雕像的石灰石膏 半凝固後倒進木頭做的方格子 用白布蓋上 等全部凝固了就好了 現在鄉下的手工豆腐作坊也還是這麼做的

17樓:孫中愷

我覺得你這bai個問題很奇怪,做豆腐

du豆漿和豆花zhi的工具從古至dao今都沒怎麼回變過,雖然現在有了豆答漿機,但很多農村還在用石磨,磨盤你總不會沒見過吧?再說豆腐,以前都是用鹽滷點豆腐,現在也是一樣,雖然葡萄糖酸內酯已經出現了,但是真正好吃的豆腐還是用滷水點,在城市,百分之九十的豆腐也是用滷水點的,和古代的製作方法沒什麼差別

1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豆漿是把泡好的黃豆用石磨磨成豆漿

傳統的豆腐是用石膏和滷水點成的,現代科專學家已經發明瞭比石膏和滷屬水更好的產品——葡萄糖酸內酯。用它點出的豆腐更加細嫩,味道和營養價值也更高,而且對身體絕對沒有壞處,大家在超市見到的內脂豆腐就是用它點成的

19樓:張校長囂張

用石磨,從上面的小孔裡面加泡好的豆子和水,用手握著邊上的那根木手柄推磨碾壓。

豆腐現代人經常吃,古代人是如何發明豆腐的?

20樓:特立獨行

豆腐的營養價值很豐富,大豆在中國古代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鈣補充劑。過去種植豆類的田地被用來施肥,同時保持了鈣和鉀的平衡,更加有利於中國人的營養和健康。可以這樣說,豆腐對於中華民族的重要作用,不亞於四大發明。

豆腐可謂是大家餐桌上常見的一道美食,豆腐的發明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他的發明人便是大名鼎鼎淮南子的作者劉安。劉安本來是漢武帝的皇叔,封為淮南王。

他一直幻想著長生不老,整天琢磨著怎麼煉製仙藥。

劉安在煉丹的時候把豆子和水磨成了豆漿,又加入了石膏,這樣就發明了豆腐。雖然豆腐發明的很早,但是一直到宋代,豆腐才成為重要的食物。北宋作家蘇軾非常喜歡吃豆腐,他自己也喜歡製作東坡豆腐。

據說當時康熙下到長江以南時,他厭倦了山珍海味的味道,當他看到豆腐時立刻龍顏大悅,成為了豆腐的粉絲。

雖然豆腐的發明者是劉安,這也是廣泛接受的事實,每年在淮南都會舉辦豆腐文化節。但是劉安這個人古代名聲不太好,因為他想要謀反,罪行揭露之後就被迫自盡了。中國古代謀反是十惡不赦的罪,豆腐行業肯定不能尊重一個十惡不赦的人當做祖師爺,在這種背景之下,樂毅和關羽就被尊稱為豆腐行業的祖師爺。

關羽做豆腐這件事情是沒有任何史料之稱的,但是依然被豆腐行業從業者牽強附會的奉為祖師爺,就像關羽從來沒有給人剪過頭,卻被易中天說成是理髮業的祖師爺一樣。

21樓:肉嘟嘟肉嘟

豆腐起源於漢代,是我國煉丹家、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綠色健康食品。他當時抬著一碗豆漿在煉丹爐旁邊,因為太過於出神,不小心將豆漿潑到了爐旁供煉丹的一小塊石膏上,之後就變成了豆腐。

22樓:懷念那一抹嬌羞

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已經發明瞭用大豆製作豆腐的方法,甚至有人說,中國的豆腐是劉向等人煉丹煉出來的

23樓:luu陽光的

西漢淮南王劉安,當時想煉仙丹,但是仙丹沒煉成,倒是豆汁和石灰起了化學反應,「煉」出了豆腐,取名「菽乳」,後改稱「豆腐」。

24樓:微笑趴

淮南王劉安。劉安愛好煉丹,機緣巧合他把用清泉水磨製的豆汁放入丹爐中。煉製出來的東西卻形狀卻是奇特無比,豆汁與丹爐裡面的石膏還有鹽起了化學反應,成了「豆腐」的雛形。

25樓:嫣然

豆腐大概在秦漢時期就出現了,那個時候人們已經會用大豆來製作豆腐,而且相傳是有人在煉丹藥的時候意外煉除了豆腐。

26樓:頑童吉安娜

豆腐其實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為了煉丹而煉出來的副產品,豆汁和石灰起了化學反應就出現了豆腐。

27樓:_聽風少女

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發明的 什麼叫陰差陽錯,到八公山走走就會知道。明明想煉丹,丹沒煉成,卻做成了豆腐。

28樓:餘溫

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是在煉丹的時候誤發明出的,在煉丹中以黃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然地與石膏相遇,形成了鮮嫩綿滑的豆腐。

29樓:小澤瑪麗丸

為了煉丹,豆漿當時是作為丹床用的,我琢磨著就像今天的培養皿。燒煉後的汞、砷等物,倒入豆漿後,產生蛋白質變性,生成了半凝固的東西,差不多就是豆腐腦之類的。

30樓:晗兮汐

鬥腐的由來 我國是最早種植大豆的國家,也是最早利用大豆製成豆腐製品的國家。 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

古代製作豆腐的材料以及製作過程是什麼

31樓:shine我的無聊

一、選料:選用新鮮黃豆,用幹選法過篩或用水選法篩除雜物、劣質豆、草木和砂土等雜質。

二、浸豆:把黃豆浸泡於水中,除去浮於水面的雜質,水量以浸沒黃豆為準。在浸泡的過程中,防止泡豆水質變酸變餿,而影響豆漿質量,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換水1次,浸泡時間根據氣溫不同而異,一般是夏天泡豆4-6小時;冬天可延長至9一12小時。

三、磨漿:把泡好的豆分多次加入磨漿機中,邊加黃豆邊加水,磨成豆漿糊,一般是0.5千克泡豆加水0.5千克左右,磨漿時,加豆加水要均勻,與磨速協調一致,這樣才能磨出細膩而嫩滑的豆漿

四、過濾:豆漿過濾一般用過濾網布或麵粉袋,把磨好的豆漿糊5千克(約相當於1千克幹黃豆)加入約20℃的溫水2.5千克,拌和均勻後裝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搖動,待漿液流出,反覆操作3—4次,直至漿液瀝乾為止。

五、煮漿:取過濾後的生豆漿放入鍋內,猛火加熱煮沸(或用水蒸氣加熱)煮至鍋面豆漿泡沫破裂,撤火便得熟豆漿。

六、點漿:點漿一般用鹽滷作凝固劑,1千克幹黃豆需配用鹽滷約10克(將鹽滷溶解成25%-30%濃度的液態鹽滷水30克)。點漿的方法:

把煮沸的豆漿舀出鍋後稍冷,待溫度降至80℃時即可點漿。點漿時用小勺將豆漿向前不斷攪動,慢慢加入鹽滷水(滷水下面如有沉澱物,其沉澱物不能加入),當豆漿粘勺後,攪動放慢,加鹽滷水的速度也相應放慢,直到豆漿出現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時,停止攪動,蓋上鍋蓋,保持約半小時就可以進行包漿工序。

七、包漿:包漿就是把豆腐腦倒在鋪有棉布的木格內,包好,用重物擠壓,把水擠出,一般不能壓得太乾,若制豆腐乾,則可以壓至無水滴出為止。

鹽滷豆腐的加工製作方法:將大豆浸泡、磨漿、濾淨、煮漿後加入少量鹽滷,使豆腐的蛋白質凝結成「花」後,再放入木框內,壓去過剩的水份即成滷水豆腐。這種方法制作的豆腐比石膏製成的豆腐質嫩,無粗糙感。

鹽滷豆腐還可以製成豆腐乾、辣椒豆腐乳、油炸豆腐,營養豐富,消費量大。

豆腐腦 熱量高嗎,豆腐腦多少卡路里

熱量無法消耗就會被儲存,請勇敢地做些簡單的運動吧。ps 每天只吃一個蘋果一星期可以將正常人變得異常骨感,當你見到我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個只是如同蘋果遲早會掉到牛頓頭上,不過是個常識罷了。豆腐腦熱量比較高不然你去吃一些水果吧。好吃不麻煩洗一洗就好了。豆腐腦 熱量高 豆漿的熱量較低。營養價值很高 但熱量不...

豆腐腦怎麼製作,豆腐 豆腐腦的製作原理和方法

自制豆腐腦 給我一兜子黃豆,我給你做一頓豐盛的早餐 hello!我是一年四季都想吃的豆腐花。南方大多叫豆花,北方大多叫豆腐腦,南方大多吃甜的,北方大多吃鹹的,這就是南北差異。步驟自制內脂豆腐腦的做法步驟11.將幹豆泡十小時以上,夏天要換幾次水。自制內脂豆腐腦的做法步驟22.泡好的黃豆是幹豆的三倍重左...

豆腐腦怎麼做學做豆腐腦

1 黃豆洗淨,用清水浸泡四個小時以上 2 將泡好的黃豆倒入豆漿機中,倒入適量的水,煮好豆漿 3 豆漿濾掉豆渣,放涼至80 90度,倒入內脂中,蓋上蓋靜置二十分鐘即可。石膏豆腐花 1 幹黃豆用水泡約6小時 中間換2 3次水 後,用石磨磨成漿,濾去豆渣,放入鍋內燒開,而後下生菜油,散去泡沫。另用一盆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