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列出引發自身不良情緒的事件,以及對這一事件的認識。對事件認識的書寫需要細緻、分條列出。
這一理論中,a是誘發事件;b是個體針對這個誘發事件所產生的信念、理解和看法;c是個體產生的情緒行為和結果。
找出對事件認識上的那些非理性觀念(錯誤的認知和評價)。
通常人們都會認為,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就會引發何種情緒體驗,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例如,同樣是不太理想的考試成績,一個人會感到無所謂,另一個人卻可以傷心欲絕。同樣的事情針對不同的人,因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正是這種對不合理情緒處理的差別,造成了人們的差異。
自我分析
對上一條中找出的非理觀念進行認識和糾正,找出正確合理的觀念。建立合理的觀念和認知,達到情緒上的改變。
分享積極的態度,學會自我暗示
積極的心態和行動正是得益於積極的暗示,人是唯一可以接受暗示的生命,通過這種積極的暗示,我們的情緒和生理狀態也會產生良好的作用和影響,而積極的心態又會激發人的內在潛能,讓自己成為帶有健康、積極樂觀的正能量者。
分析、接受最壞的結果
一種擔憂情緒出現時,不要讓自己沉溺於憂慮當中,去坦然地分析一下,自己可能面對的最壞結局是什麼。
例如面對學習,很多孩子會對弱勢的科目擔憂、糾結,以致於讓自己陷入到憂慮甚至焦慮的情緒當中,但是最壞的結局是什麼呢?然後接受它,雖然它還沒有發生。
有效地消除憂慮
最壞的結果還沒有發生,所以當已經知道並接受了自己憂慮的最壞結果之後,就可以幫助他們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最壞結果的改善當中。然後,找一張紙,將切實可行的方法列出來,並針對每一天制定一個詳細的補救計劃,嚴格按照計劃去做。經過幾次的實踐就會發現最壞的結果不但沒有發生、自己反而會有更多的進步,自己的情緒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2樓:動漫奇談
合理情緒**的基本理論主要是abc理論,在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結果。通常人們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論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
人們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關。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的適當的、適度的情緒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會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
如何運用abc理論調節情緒
3樓:
如果有人問你,你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嗎,你可能說:情緒怎麼能隨便控制呢?有高興事就樂,有傷心事就悲。這是人之常情嘛。
但是abc理論的創始者愛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麼事就引起了什麼情緒體驗。然而,你有沒有發現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同樣是報考英語六級,結果兩個人都沒過。
一個人無所謂,而另一個人卻傷心欲絕。
為什麼?就是誘發事件a與情緒、行為結果c之間還有個對誘發事件a的看法、解釋的b在作怪。一個人可能認為:
這次考試只是試一試,考不過也沒關係,下次可以再來。另一個人可能說:我精心準備了那麼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麼用啊,人家會怎麼評價我。
於是不同的b帶來的c大相徑庭。
常見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主要有:
1. 人應該得到生活中所有對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愛和讚許;
2. 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
3. 任何事物都應按自己的意願發展,否則會很糟糕;
4. 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
5. 情緒由外界控制,自己無能為力;
6. 已經定下的事是無法改變的;
7. 一個人碰到的種種問題,總應該都有一個正確、完滿的答案,如果一個人無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8. 對不好的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和制裁;
9. 逃避可能、挑戰與責任要比正視它們容易得多;
10. 要有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做後盾才行。
4樓:阿憶蜜
在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結果。通常人們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論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
人們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關。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的適當的、適度的情緒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會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
什麼是情緒abc理論舉例說明如何運用該理論調節情緒
如何利用埃利斯abc理論進**緒情感調節
5樓:
這個理論確實比較實用。我們做個比較
比如說,你的女神拒絕你了,你會非常傷心。拒絕你是起因叫做a,結果是傷心叫做c。
從中文語句看來,拒絕你和讓你傷心是直接導致的,但事實並不是這樣。中間還有一個你認知的過程,也稱作橋樑,叫做b。這個橋樑在這個例子當中就可能是因為你覺得她拒絕你你們今後相處會很尷尬,或者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導致的自尊心受損也或者是朋友都知道你在追她,但是你失敗了,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等等。
這些都是可以具體分析,有單獨的原因也有複合的原因。
基本就是這樣。我是做情感共重號的 ,有興趣可以+深入**
6樓:樑一歲
有用的心理學知識~埃利斯的合理情緒**_讓你做情緒的主人
怎麼用情緒的abc理論調節情緒
7樓:牽奕聲梅妍
abc理論是用來學英語的
無法調節情緒的
如果要調節情緒要用cad理論調節
8樓:沐心暢聊屋
脾氣不好,說話難聽,總是怪別人,覺得是別人惹怒了自己!其實,是你自己的認知在掌控著你!
如何用情緒abc理論管理情緒?
9樓:徐臨祥
1.列出引發自身不良情緒的事件,以及對這一事件的認識。對事件認識的書寫需要細緻、分條列出。
這一理論中,a是誘發事件;b是個體針對這個誘發事件所產生的信念、理解和看法;c是個體產生的情緒行為和結果。
2.找出對事件認識上的那些非理性觀念(錯誤的認知和評價)。 通常人們都會認為,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就會引發何種情緒體驗,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例如,同樣是不太理想的考試成績,一個人會感到無所謂,另一個人卻可以傷心欲絕。同樣的事情針對不同的人,因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正是這種對不合理情緒處理的差別,造成了人們的差異。
3.自我分析 對上一條中找出的非理觀念進行認識和糾正,找出正確合理的觀念。建立合理的觀念和認知,達到情緒上的改變。
舉例說明abc理論在情緒調控方面的作用
10樓:對他說
abc理論在情緒調控方面起到的作用分析如下:(1)【案例】一對夫妻,開車回家,妻子一不小心將車開上了消防栓,導致翻車,確定雙方都沒事後,丈夫出來第一件事卻是和妻子合影晒朋友圈。因為他覺得,和妻子一生經歷的所有糗事,都要記錄下來留作紀念,這事可以讓他們笑一輩子,等老了也可以一起回味。
(2)abc理論看待這個案例:事件a:妻子開車撞到消防栓導致翻車,(3)信念b:
丈夫覺得和妻子一起經歷的所有事都要紀念下來,等老了可以笑一輩子,(4)行動b:丈夫和妻子在現場合影留念。(5)結論:
是我們的信念導致我們的情緒或行為,因此我們需要將情緒及行為的責任完全收回到自己身上,我們要意識到,不是某件事導致我們這樣的結果,而是我們怎麼去解釋這件事情。並不會所有人撞車後都會有這樣的情緒或行動,關鍵在於如何去思考這件事,解決情緒問題的根結就是要對我們的信念b進行調整。
11樓:匿名使用者
a錢丟了 b為此產生的態度是b1,錢丟了太倒黴了 於是有c1哎,心情不好 b為此產生的態度是b2 算了,破財免災 於是有了c2,算了,反正丟也丟了傷心也沒有用(開心點的活下去)
a被老師批評了 b1老師真討厭什麼都要管 c1那我以後專門跟這個老師做對
b2老師也是為我好,我改掉這個習慣就不會被批評了 c2堅定信心改變自己!加油
以上的幾個例項都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很多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不會因為我們的態度而改變這個事情本身,我們的態度改變的只是我們對待這件事情的結果。就像天氣好不好一樣,天氣是外因,不會因為我們態度的改變,但是我們的態度可以影響最後的結果,比如看到天氣陰沉沉的可以告訴自己這是一個享受難得涼爽的天氣。
情緒就像一個驕傲的小孩,接受他的存在他才不會影響你,接納情緒的存在就是接納你自己,接納這個可愛的凡人。
如何調節心態情緒,怎樣調節心態和情緒
心情不好,不發洩出來,悶在心裡,容易引發多種身心疾病。下面介紹幾種排解方法,不妨一試。1 注意轉移法當你被某些不良情緒困擾,處於情緒低谷時,最好是暫時撇開或迴避,並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如聽 繪畫 書寫等。2 放鬆訓練法運用一些簡單的自我放鬆方法,可以幫助你緩解緊張和焦慮。比如靜坐 閉目養神,同時...
如何讓憤怒的情緒平息下來?如何調節憤怒情緒
這個 太簡單了 淡定 想開點 讓腦子 一片 空白 一會就好了!然後想點高興的事 ok 如何調節憤怒情緒 如何緩解憤怒的情緒 如何緩解憤怒情緒 日常生活中,人們會因為一些事情感覺到憤怒,我們該怎麼緩解憤怒的情緒了?以下是為大家整理如何緩解憤怒情緒相關內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1 告訴自己,生氣不利於健康...
如何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
1.要培養自己具有樂觀的生活態度。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要以樂觀 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相信問題總會有辦法解決的,從而勇敢地面對現實,努力進取,永不失望,對前途充滿信心和希望。持這樣的樂觀態度往往會產生積極情緒 2.要適當地發洩積存在心中的不良情緒。比如,可以向知己的人傾訴自己的苦惱和憂傷等等。這樣...